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
亲历与感受“吴半仙”的神秘
文/潘全耀
二十多年前,吴建华老师在旬阳文化界已经很有名,他的经典散文篇章,也成为众多文学青年散文写作的范例。
随着他创作和主编的书籍数量与质量的不断攀升,他的影响力就越来越大。同时,随着他发现与研究太极城文化,对中国传统文化研习的深入,很多人称他为“吴半仙”,他的身上也越来越笼罩着一层神秘的文化色彩。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常常在消闲的时候拿出吴建华老师的书读,似乎从他的散文里揭开了玄奥:
他中学时候为圆大学梦,在学校后坡苦读,踩出了一条毛毛路,被后来学弟学妹们成为“建华路”。
读书的同时,他还迷上在门前小河里捉鳖,怎样观天气、辨季节、看水势、查鳖路,可以说,他对鱼鳖生活习性有独特的感知与理解。
以至于这些看似不经意的生活片段,与他后来的文学创作与文化研究形成了有趣的偶合。
留给我的感知和印象,似乎鳖与龟之类的东西,总与周易、太极和罗盘有关。
说到罗盘,人们都知道,吴建华老师为旬阳摆下了一个大罗盘。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使中华太极城享誉国内外。
我曾读吴建华老师的获奖散文《我爱我家山水龙脉》,从中读出了许多风水知识;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还从他《中华太极城传》的“后记”文字里读出了太极文化的罕见博大与深邃。
总想什么时间一睹风采,一了此心。
一个偶然的机会,县林业局太极城森林公园规划邀请吴老师实地踏看,我有幸参加了这次行程。
我们从宋家岭到小河北,到火车站,再到宋家坪县政府新址,一路上吴老师给我讲了很多风水知识。
我第一次知道了风水方面的词语,什么“来龙去脉,靠山、向山、案山、抱水、背弓水”等等。
我们站在宋家坪正中央,吴老师从风水方面讲述了县政府新址选在这里的好处,说宋家坪坐北向南,阳光充足,土地丰肥,沟壑水流有序,地段开阔平坦,其靠山如龙脊高耸、深远、厚实、稳健,前面向山绵延不断,且聚涌而来了,称为万方来朝,山卯圆润如乳房似元宝,还有尖山如旗杆和蜡烛,笔架和印鉴,各路水系聚汇成塘,整体山环水抱,藏风聚气,是人财两旺的风水宝地。
我们在参观宋元刚少将的旧址时,吴老师让我把房屋周围拍下来,他左右看了一下,对我说:“难怪这里出将军,真是气势非凡!”这一天我才知道,县政府新址就是在吴建华老师建议下选择的,在此基础上才请专家拿出了设计方案,令我肃然起敬。
有一次,我与吴老师、原县林业局局长杨锋等在宋家岭农家乐吃饭,这一次又让我目睹了吴建华老师看手相的真功夫。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那天气氛很好,酒也喝得好,吴老师打了一个关,又接了几个关,有点招架不住了,在坐的马师是个性情中人,他想刁难一下吴老师,对吴老师说:
“吴老师,听说你测字、看手相,看得很准,我不相信,今天你要是把我的手相看准了,每说对一次我喝两盅酒,说错了你喝两盅。”
吴老师说:“行,这有啥麻达!”
于是,杨局长斟酒当裁判,马师伸出左手,吴老师把他的手拿起来,用拇指拨了两下,放到眼前看了看,说:
“你已经换了四个以上的单位。”
杨局长说:“五个单位都有了,从当兵再到乡镇,调了几个单位,然后才到县上。”
马师没有说话,端起盅子连喝两盅。
吴老师又把他的手看了一下,说:“你十二岁的时候,腰上长了一转疮,差点死了。”
马师有点激动,再也沉不住气了,他说:“唉,那时父母没时间管我,把我交给我婆,婆老了顾不上我,那疮长得好厉害。”说到这里,他似乎有点伤心,一口气把两盅酒喝了。
马师一连喝了四盅,有点不服,但又心服口服,他再一次把手伸向吴老师,说:“这一次你要是说对了,我喝四盅!”
这一次,吴老师速度更快,只看了马师手一眼,就说:“你和你的媳妇闹离婚闹了很长时间,但没离成。”
马师还没开口,杨局长说:“有这回事,还是我给调解的,把人都给扎了!”
马师哑口无言,楞在那不说话了。
杨局长说:“你答应人的四盅,你还犹豫啥呢!”马师无奈,安安儿喝下四盅。
这时旁边有人去拉马师的手,让吴老师再看,马师说:“慢,我不来了!”在坐的哈哈大笑起来。
小李说:“请吴老师给我看一下,我不喝酒。”吴老师说:“不喝酒不看。”
席间,再没有人敢叫吴老师看手相,相互之间划起拳来,于是吴老师少喝了许多酒。
那晚,吴老师高兴,喝得有点高,酒喝毕已是晚上8点多,其他人都坐车下山了,吴师说咱俩到观景台上坐坐,看一看太极城的夜景。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我记得那晚观景台上夏风习习,非常舒服,面对着满城灯火,一曲旬水,吴老师给我用手指太极城,说那里是青龙,那里是白虎,那里是朱雀,那里是玄武,还说它们之间的关系和文化意义,我们一直聊到夜半十二点才下山。
从此,我知道了吴建华老师看手相的厉害。但厉害的事还在后头。
有一个人向吴老师问升迁吉凶。
吴老师说:“你给我报个字来测。”
那人问报什么字?吴老师说:“你想报什么字就报什么字。”
那人脱口说:“我报一个‘和’字”。
吴老师问他“和”字怎么写?对方立即伸展左手,用右手食指在左手掌心上,先写一个“禾”,后写于一个“口”,抬起头来问:“咋样?”
吴老师说:“恭喜你,立竿见影,迅速见喜!”那人回家睡了一夜安稳觉。
果然,第二天任命的文件下发了,那人在收到文件的当下就给吴老师打来电话,问:“为什么这样准?”
吴老师说:“‘禾’代表财富,‘口’代表话语权,此二者都让你写在了手掌心上,就说明已经到手了。哪有不准之理?”
那人说:“嗨嗨,如果当时我不写手心,而是写眼前的空中,那你咋判断?”
吴老师说:“写在空中?那就落不实了。‘空’代表有呼声而没有结果。”
那人哈哈一笑:“真神人也,我请你洗脚!”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还有一次,我到吴老师的办公室去玩。进门以后,他问我最近在忙啥?我说你神机妙算,猜猜我在弄些啥?
吴老师伸出手来,像握手一样握着我的手心感觉了一下,说:知道了,知道了。
他只说了两点,就集中了要害,几乎把我吓得半死。恕我不能在这里公布自己的秘密和隐私。后来,我再也不敢让他看手相了,因为人是有秘密的,他一看就全漏了。
我女儿听说吴老师会看手相,让我引荐吴老师给她看一下,我怕说得太实,看得太准,对在读大学生来说会影响情绪,推诿说吴老师不在旬阳。
女儿说:这还不好办,你把我的手拍成照片发给他不就可以了?我又推说拍照片不准,还要看血脉,一直压着不办,昨天她还在逼我,我有点扛不住了。
.pn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 虽然这里都说的是一些玩笑话,是茶余饭后的谈资,但令我反思的是:与其说这是楚文化的遗风,还不如说这是太极城文化的一个地域特征,不信你可以板着指头数数:
从张良隐居阳山辟谷,到灵岩幼读中状元的罗洪先修编紫薇斗(他是十六世纪东方最伟大的地理师);
从王一山在西安街头算卦,算出“依虎凭山”而克服“虎落平阳被犬欺”的险境,使其成为杨虎城的高参和代理陕西省省长;
还有从旬阳走出的著名戏剧家、安康传统文化研究会会长刘志杰先生等等,
他们身上的文化因子都无不与太极文化有关。我认为研究一方文化,必须从一方人才的文化因子实际出发,看他们的成长环境,看他们的文化特质和贡献特点,才能较好的把握一方文化的真正内涵。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→点击文字看旬阳市(太极城)航拍← 说到底,旬阳文化就是与天造地设的太极城的地域有关。
吴建华老师就是其中的代表和佼佼者!
写于2011年6月24日
.jpg)
登录/注册后可查看大图【作者简介】 潘全耀:陕西省作家协会会员,政协安康市文史研究员。 出版有散文集《悠悠兰草花》《此岸彼岸》,著有中篇小说《不爱》、《尿茶》、《认爹》,长篇小说《沸腾的山乡》。 文史类作品:《美援华战斗机坠毁旬阳始末》在《各界》发表,《一双泥巴手与总理握手》《洵阳大学并非传说》《洵水绘成太极图墓联出土及其始末》《独孤信印与旬阳的千古奇缘》《千古之谜蜀王冢》《罗洪先在灵崖寺的传说》先后被收录《旬阳文史》,《探秘黄家庄》《寻访中国小英雄何香姣》《旬阳黑山战斗的故事》《张家大院的那段红色历史》《独孤信印为什么会在旬阳出土》《平民家中的李梦彪赠物》等,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映。